八個步驟詳細闡述線材冷拉工藝流程
1、原料:熱軋鋼棒或棒狀線圈作為原材料。因為熱軋產品是在高溫(1700-2200華氏度,即熱軋),它們通常具有粗糙和鱗片狀的表面,并且還可能表現出截面和尺寸的變化。
2、清洗:去除熱軋粗坯表面的磨料垢(氧化鐵)。
3、涂層:棒或線圈的表面涂有拉伸潤滑劑以幫助冷拉伸。
4、擠出:通過擠壓或擠壓,棒或線圈的幾英寸引線端尺寸減小,以便它可以自由地通過拉深模具。注意:這是因為模具的開口總是小于原來的桿或線圈截面尺寸。
5、繪圖:在這個過程中,所繪制的材料在室溫下(即冷拉)。桿或線圈的 /縮小端小于模具開口,通過模具進入拉絲機的夾持裝置。拉絲機拉動或抽出桿或線圈的其余未縮小部分通過模具。該模具減小了原始棒材或線圈的橫截面,成形了產品的輪廓,并增加了原始產品的長度。
6、成品:拉制產品被稱為冷拉制或冷拉制,具有光亮和/或光潔的表面、增加的機械性能、改進的加工特性以及和均勻的尺寸公差。
7、多道次拉拔:復雜形狀/型材的冷拉拔可能要求每個棒/線圈拉拔幾次,以便產生所需的形狀和公差。這個過程被稱為多道次拉深,并涉及通過越來越小的模具開口繪制。材料通常在每個拉延孔道之間進行退火,以冷加工并提高延展性。
8、退火:這是一種熱處理,通常用于軟化被拉伸的材料,改變鋼的觀結構、機械性能和加工特性,和/或產品中的內應力。根據終產品的期望特性,退火可在冷拉操作之前、期間(道次之間)或之后使用,這取決于材料要求。